设为主页
添加收藏
首页
产品中心
消毒产品
保健产品
化妆品
诊断试剂
疫苗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质量与控制
人才招聘
招聘职位
校园招聘
招商加盟
皮科加盟
连锁加盟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电子地图
销售网络
关于安普
安普简介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战略合作
未来发展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新加坡推中医药标准,中药名称标识仅用华文和拼音
发布时间:
2023-10-03 12:23:47
浏览次数:
2745
文字显示:
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标准发展机构和标新局昨天联合推出中药与方剂名称,以及处方标签的两大新标准,借此提高本地传统中医药治疗服务标准和专业水平(新加坡《联合早报》/谢智扬 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选择传统中医治疗者,今后可能更容易看懂中药和药方包装上的药材名称,同时也能遵循更为简洁明确的服药指示。
新加坡日前正式推出两大传统中医药服务标准,特别强调中药与药方名称,以及处方标签的规范。这是新加坡当地首次推出这类中医药标准,由中医师自行决定是否采纳。
根据新标准,今后中医师应为常用药材和标准药方提供只印有简体中文和汉语拼音的药方名称。
目前,新加坡常用的中药材如连翘、金银花和黄连等,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名称或写法。有些中医以拉丁文注明药名,有些则用繁体中文,新标准因此为超过320种本地常用中药材,以及190种标准药方,制定了可相互对照应用的华文和汉语拼音名称。
让本地中医师有统一语言
另
一新标准则鼓励中医师改良处方标签,清楚注明在早餐或晚餐后服药,而非目前普遍使用的“每次服用两片,每日两次,餐后服用”的含糊说法。新标准也注明应采用浅色或白色标签,药方所含药物名称也应清楚地以华文或汉语拼音写明在标签上。
值得一提的是,改良处方标签的新标准,也特别强调要注明药物处方的有效日期。
新标准由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标准发展机构和标新局联合推出,希望借此提高当地传统中医药治疗服务标准和专业水平,并改善医患沟通交流状况。
此次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召集人孙勇平医生日前受访时说:“我们鼓励大家采用新标准,这能让新加坡的中医师有统一语言,改变同一种药有多种不同说法的现状,方便患者使用和理解。”
他认为,这个做法能提升药物和药方应用上的安全性,鞭策中医在行医时更有责任感。他也吁请中医同行积极采纳新标准,共同提升新加坡中医专业水平。
两标准经长时间商讨制定
孙勇平说:“我们当然希望同业们能从中受惠,目前跨出的第一步还需要一些时间让大家去接受和理解,有可能未来两年至五年内我们会把它转为一套强制标准。这对患者是更好的保障,中医与西医也会有更好的沟通。”
据悉,截至2015年,新加坡当地有超过2800名注册中医师。
行医约有30年的林钥华医师说,这两大标准是经过长时间的商讨后所制定的,因此有信心它能被中医师广泛接受。
“我们鼓励大家尽量采用这套标准,但也要根据各自的诊所情况而定,我想使用标准药物名称对本地医师帮助很大,不会造成处方、用药和教学方面的混淆。”
另一名中医师黄欣杰博士受访时指出,工作小组特别强调要在标签上注明药物处方的有效日期,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他说:“中药药方的有效日期其实是针对病人的症状,而不是药材本身的期限。比如,有人出现热咳五天后就病好了,但他还留着热咳药,等到下次再咳嗽,但却是寒咳时,若再服用这贴药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黄欣杰目前都会口头告知患者服药期限,接下来他打算在标签上注明开出中药的有效期限。